工资拖欠法律条款
简介:
工资拖欠是指用人单位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我国法律对工资拖欠行为有明确的规定,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工资支付规定
1. 支付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结束后一个月内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法》第51条)
2. 支付方式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法》第52条)禁止用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工资。
二、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1. 追偿
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追讨拖欠工资和利息。(《劳动合同法》第85条)
2. 行政责任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责令其按欠付金额50%-100%的标准加付赔偿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8条)
3. 刑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故意不支付工资,且数额较大或造成严重后果,劳动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276条)
三、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
如果协商或调解未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用人单位仍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四、保护劳动者权益
1. 投诉举报
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0条)
2. 维权机构
劳动者可以寻求工会、法律援助机构或专业律师的帮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用人单位的义务
1. 预防拖欠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合理的工资支付制度,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2. 及时整改
如果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支付工资。
3. 保障稳定
用人单位应当重视员工的工资保障,避免因拖欠工资造成劳动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