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保候审报道### 一、 简介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用关押,而采取保证人保证或者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责令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指定时间、地点,到案接受传讯和审判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刑事司法理念逐步从“重打击、轻保护”向“宽严相济、保障人权”转变,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日益广泛。本报道将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详细解读,并关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二、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形不得适用取保候审:
1.
累犯;
2.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主犯;
3.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恐怖活动犯罪;
4.
特别重大贿赂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等依法应当逮捕的犯罪案件。
### 三、 取保候审的方式1.
保证人保证:
由保证人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会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 2.
交纳保证金:
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有关机关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保证其不会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 四、 取保候审的期限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十二个月
,案件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自杀的危险性特别大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
三个月
。### 五、 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 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 2. 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3. 出席有关机关的传讯; 4.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 不得以任何形式毁灭、伪造证据。### 六、 取保候审的价值和意义取保候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在保障人权、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人权: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限制,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2.
提高诉讼效率:
有利于缓解司法机关的压力,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3.
促进社会和谐: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七、 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1.
适用标准不统一:
实践中,对于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程序等方面存在理解和执行不统一的情况。 2.
监管措施不到位:
部分地区对被取保候审人的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出现脱逃等情况。 3.
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
社会公众对取保候审制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八、 结语取保候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对于保障人权、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适用标准,加强监管措施,提高社会认知度,推动取保候审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