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关系
简介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受法律约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核心是劳动者以劳动力的提供为基础,获得物质报酬,而用人单位则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对其支付劳动报酬、承担劳动保护等义务。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
劳动者
:具有劳动能力且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员。 2.
用人单位
:雇佣劳动者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1.
劳动报酬
: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
劳动时间
:劳动者从事工作的时间,包括法定工时、加班时间等。 3.
休息休假
:劳动者享受休息时间和休假的权利,包括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 4.
劳动安全与卫生
: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劳动安全与卫生的义务。 5.
劳动纪律
:劳动者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义务,以及用人单位对违反纪律劳动者的处罚权。 6.
劳动培训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 7.
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权益。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
人身性
: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之上。 2.
双务性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负有对等履行各自义务的责任。 3.
强制性
:劳动法律关系受法律约束,当事人不能随意约定或解除。 4.
动态性
:劳动法律关系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变化。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保护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法律关系提供保护,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
行政保护
: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 2.
司法保护
:劳动者享有诉讼权,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工会保护
:工会代表劳动者利益,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