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拖欠工资罪是《刑法》规定的一项犯罪,是指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经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责令改正仍不改正,的行为。
拖欠工资罪的司法解释
为进一步规范拖欠工资罪的司法实践,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12月26日发布了《关于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拖欠工资罪的认定标准、处罚幅度、从重处罚情节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认定标准
根据《司法解释》,认定拖欠工资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拖欠工资主体为用人单位。 2. 拖欠工资金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3. 经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责令改正仍不改正。
处罚幅度
《司法解释》规定,对拖欠工资罪的处罚幅度为:1. 拖欠工资超过三个月或者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拖欠工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重处罚情节
《司法解释》明确了拖欠工资罪的从重处罚情节,包括:1.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阻碍劳动者依法讨薪的。 2. 拖欠工资数额巨大、时间长、造成严重后果的。 3. 多次拖欠工资的。 4. 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
其他规定
《司法解释》还对以下方面作出了规定:1. 追缴拖欠的工资。 2. 犯罪未遂的处罚。 3. 有关单位的责任。
意义
《司法解释》的发布,有利于统一拖欠工资罪的司法适用尺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对用人单位形成了警示,督促其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