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不给钱根据哪几条法律(劳动者不给工资怎么办)

劳动不给钱根据哪几条法律

简介: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劳动不给钱的情况,这不仅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本文将介绍根据哪几条法律,劳动不给钱的情况可以寻求法律支持。

多级标题:

一、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工资计算、支付和保证的法律规定

三、迟延支付工资的法律责任

四、劳动者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权益保障

内容详细说明:

一、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并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因此,雇主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员工的工资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二、工资计算、支付和保证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按照工资支付周期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另外,根据第十五条的规定,雇主不得克扣劳动者的工资,也不得以附加条件限制劳动者获得工资。

三、迟延支付工资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工资。而一旦用人单位将工资支付延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者有权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四、劳动者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权益保障

对于劳动不给钱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

劳动不给钱不仅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要求支付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工资计算和支付、追究雇主的法律责任等。在遇到劳动不给钱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机构和法院的途径,寻求法律支持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