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百科全书,对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民事活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定,其中也包括对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该条是贯穿于整个民法典的一条重要原则性规定,对于维护社会公德、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 什么是“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指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可和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重要标准。
1. 公共秩序:
指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秩序,例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公共安全等。
2. 善良风俗:
指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价值取向,例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 三、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民法典》并未对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进行穷尽式列举,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以下几种行为属于违背公序良俗:
1.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例如,非法买卖野生动物、损害文物古迹、扰乱市场秩序等。
2.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例如,签订“重金求子”协议、包办婚姻、利用迷信活动骗取钱财等。
3.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例如,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合同、逃避债务等。
4. 违反人伦道德的行为:
例如,签订“卖身契约”、放弃抚养义务、近亲结婚等。
5. 其他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例如,签订“阴阳合同”逃税、非法集资、赌博等。### 四、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意味着该行为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依据该行为主张权利或者逃避义务。
1. 返还财产:
对于已经因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而发生的财产给付,应当予以返还。
2. 赔偿损失:
如果一方因为另一方的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失,则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五、 结语“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维护社会公德、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应当严格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予以认定和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法典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百科全书,对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民事活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定,其中也包括对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该条是贯穿于整个民法典的一条重要原则性规定,对于维护社会公德、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 什么是“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指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可和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重要标准。**1. 公共秩序:** 指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秩序,例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公共安全等。**2. 善良风俗:** 指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价值取向,例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
三、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民法典》并未对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进行穷尽式列举,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以下几种行为属于违背公序良俗:* **1.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例如,非法买卖野生动物、损害文物古迹、扰乱市场秩序等。 * **2.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例如,签订“重金求子”协议、包办婚姻、利用迷信活动骗取钱财等。 * **3.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例如,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合同、逃避债务等。 * **4. 违反人伦道德的行为:** 例如,签订“卖身契约”、放弃抚养义务、近亲结婚等。 * **5. 其他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例如,签订“阴阳合同”逃税、非法集资、赌博等。
四、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意味着该行为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依据该行为主张权利或者逃避义务。**1. 返还财产:** 对于已经因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而发生的财产给付,应当予以返还。 **2. 赔偿损失:** 如果一方因为另一方的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失,则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五、 结语“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维护社会公德、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应当严格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予以认定和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