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司法解释(减刑假释司法解释2018)

## 减刑假释司法解释### 一、 简介减刑假释是刑罚执行过程中,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依法减轻其刑罚或假释其服刑的重要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为了规范减刑假释工作,保障减刑假释的合法性、公正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对减刑假释的条件、程序、适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 减刑#### 2.1 减刑的条件1.

主体条件

: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

客观条件

: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犯罪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确有悔改表现”: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职业技能,积极参加思想、文化、技术教育。

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破获其他案件。

有其他悔改表现。 3.

排除条件

:

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得减刑。

恐怖活动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积极参加者,领导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在聚众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得减刑。#### 2.2 减刑的幅度1. 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2.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3. 对死缓考验期内犯新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2.3 减刑的程序1. 由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报送人民法院。 2. 人民法院对减刑案件进行审查,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 3.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减刑裁定。### 三、 假释#### 3.1 假释的条件1.

主体条件

: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

客观条件

: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执行十三年以上。 3.

排除条件

:

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得假释。

恐怖活动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积极参加者,领导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在聚众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得假释。

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得假释。#### 3.2 假释的考验期限1.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2.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3.3 假释的程序1. 由执行机关提出假释建议书,并报送人民法院。 2. 人民法院对假释案件进行审查,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 3.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假释裁定。### 四、 司法解释的作用减刑假释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统一司法尺度、规范减刑假释工作、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的实施,有效地防止了减刑假释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现象,保障了罪犯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减刑假释司法解释

一、 简介减刑假释是刑罚执行过程中,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依法减轻其刑罚或假释其服刑的重要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为了规范减刑假释工作,保障减刑假释的合法性、公正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对减刑假释的条件、程序、适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 减刑

2.1 减刑的条件1. **主体条件**: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 **客观条件**: *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犯罪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确有悔改表现”:*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职业技能,积极参加思想、文化、技术教育。* 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破获其他案件。* 有其他悔改表现。 3. **排除条件**: * 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得减刑。* 恐怖活动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积极参加者,领导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在聚众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得减刑。

2.2 减刑的幅度1. 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2.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3. 对死缓考验期内犯新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2.3 减刑的程序1. 由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报送人民法院。 2. 人民法院对减刑案件进行审查,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 3.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减刑裁定。

三、 假释

3.1 假释的条件1. **主体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 **客观条件**: *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执行十三年以上。 3. **排除条件**: * 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得假释。* 恐怖活动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积极参加者,领导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在聚众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得假释。* 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得假释。

3.2 假释的考验期限1.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2.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3.3 假释的程序1. 由执行机关提出假释建议书,并报送人民法院。 2. 人民法院对假释案件进行审查,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 3.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假释裁定。

四、 司法解释的作用减刑假释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统一司法尺度、规范减刑假释工作、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的实施,有效地防止了减刑假释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现象,保障了罪犯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