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能力鉴定与职工工伤### 一、 简介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伤病或者其他原因致其身体功能障碍,影响其劳动能力程度的评定。而职工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以及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劳动能力鉴定是处理工伤待遇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和标准。### 二、 劳动能力鉴定流程
1. 申请鉴定:
职工、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等均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2. 提交材料:
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包括:
工伤认定决定书
医疗诊断证明
身份证明
其他相关材料
3. 鉴定费用:
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先行垫付。
4. 鉴定过程:
鉴定委员会通常会组织医疗专家进行诊断、检查,并结合工伤职工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5. 鉴定结论:
鉴定委员会出具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结论分为以下等级: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轻度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暂无变化
6. 结果送达:
鉴定结论书送达申请人、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三、 劳动能力鉴定与工伤待遇的关系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确定职工享受哪些工伤保险待遇以及待遇标准的依据。
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确定的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 伤残津贴: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可以按月领取伤残津贴。
3. 医疗待遇:
工伤职工在治疗工伤期间可以享受医疗待遇,包括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4. 工伤停工留薪期: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5.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补助金:
职工因工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补助金。### 四、 注意事项1.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对职工的工伤待遇影响重大,职工应当积极配合鉴定工作,如实反映自身情况,并妥善保管相关材料。2. 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3. 职工、用人单位以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都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结语劳动能力鉴定是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保障, 对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工伤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