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取保候审(刑事案件取保候审最佳时间)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

简介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指在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对没有采取逮捕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需要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时,在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且出具保证书后,准许其在案件审理期间不羁押。

取保候审的条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罪名较轻,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固定住所,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社会联系;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悔罪表现,如主动投案自首、认罪悔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体状况良好,不致于发生自杀、自残等行为;

不属于依法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的程序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其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后,办案机关应当及时审查,并在七日内作出决定。

办案机关批准取保候审后,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具保证书,保证遵守以下规定:

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不扰乱社会秩序,不妨碍诉讼的正常进行;

不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如有以上行为,保证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保证书中的规定,不得有违法犯罪行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定期到指定的地点接受监视,并向办案机关报告自己的行踪变动。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居住地,需要外出的,应当经办案机关批准。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拒不配合或故意隐瞒事实。

撤销取保候审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办案机关可以随时撤销取保候审,并依法对其采取逮捕措施。

结语

取保候审制度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与维护司法公正的原则,对于减轻羁押压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