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的简单介绍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

简介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对事故中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和责任分配进行调查、认定的过程。其目的是明确事故责任,依法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程序规定》

二、责任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遵循以下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

事故当事人因过错造成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损害赔偿原则:

责任人应当承担受害人因事故遭受的损害赔偿责任。

公平公正原则:

责任认定应客观、公正,避免偏袒任何一方。

三、责任认定程序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事故调查:

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收集证据,调查事故经过。 2.

当事人陈述:

事故当事人陈述事故发生经过和相关情况。 3.

责任分析:

交警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和当事人陈述,分析事故成因,确定当事人的过错程度。 4.

责任认定:

交警部门根据责任分析结果,认定事故责任。

四、责任认定类型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全责:

一方当事人承担全部事故责任。

主责:

一方当事人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同责:

双方当事人承担同等责任。

次责:

一方当事人承担次要责任。

无责:

一方当事人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五、责任追究

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责任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

行政处罚:

交警部门对有过错当事人进行罚款、扣分等行政处罚。

民事赔偿:

责任人应当赔偿受害人因事故遭受的损失。

刑事责任:

如果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伤亡,责任人可能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