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工伤赔偿法律规定旨在为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障和补偿。它界定了工伤的范围、赔偿标准和程序,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
1. 工伤认定条件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相关的合理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
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第三方侵害。
2. 工伤认定程序
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单位应当在接到申请后30日内组成工伤认定委员会进行调查和认定。
工伤认定委员会由单位负责人、工会代表、职工代表组成。
认定结果应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赔偿标准
1. 医疗费用
治疗工伤所需的合理费用,包括医疗费、医药费、住院费、护理费等。
因工致残所需安装的特种辅助器具费用。
2. 误工费
从工伤发生之日起至评定伤残等级时止的误工时间,按照职工本人工资标准计算。
3. 生活费
评定为工伤后,达到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但未构成伤残或伤残程度为10级以下的,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本人原工资标准支付。
4.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工伤程度和伤残等级,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
5. 伤残津贴
根据工伤程度和伤残等级,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6. 丧葬补助金
工伤职工因工死亡的,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
赔偿程序
1. 向用人单位申请
工伤认定后,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申请。
2. 协商赔偿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赔偿金额。
3.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起诉
仲裁后仍未达成协议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其他规定
1. 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伤赔偿费用。
2. 违法行为处罚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或未及时履行赔偿义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3. 法律责任
因故意伤害或严重失职造成职工工伤的,单位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