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条件才可以取保候审
简介: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刑事拘留后,通过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在侦查阶段获得保外候审的一种措施。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多级标题:
一、法定取保候审的条件
二、根据情况审查是否取保候审
2.1 人身伤害案件
2.2 危害社会治安案件
2.3 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固定住所和工作
2.4 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再次犯罪的危险性
2.5 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内容详细说明:
一、法定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1. 在取保期限内不逃避,不破坏证据,不干扰证人作证。
2. 有固定住所和工作单位。
3. 取保期限内不再从事犯罪活动。
4. 切实履行取保候审时应尽的义务。
二、根据情况审查是否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不仅限于法定条件,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也需要进行审查。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2.1 人身伤害案件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如果被害人的伤势较轻,并且犯罪嫌疑人配合警方的工作,履行相关的法律责任,可以视情况予以取保候审。
2.2 危害社会治安案件
对于一些轻微危害社会治安的案件,如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寻衅滋事等,如果犯罪嫌疑人是首次犯罪并且有固定住所和工作,可以考虑取保候审。
2.3 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固定住所和工作
具有固定住所和工作的犯罪嫌疑人相对稳定,不容易逃亡,社会监管也更加方便。因此,在考虑是否取保候审时,固定住所和工作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2.4 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再次犯罪的危险性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再次犯罪的危险性,例如有逃避侦查的迹象、有继续实施犯罪的倾向等,就不适宜取保候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依法予以羁押。
2.5 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素质、社会关系等等,以便全面评估是否适合取保候审。
总结:
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采取的一种措施,为了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除了法定条件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审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后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