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法律依据(拖欠工资法律规定)

拖欠工资法律依据

简介:

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文将介绍与拖欠工资相关的法律依据和相关规定。

一级标题:法律依据

二级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内容详细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且不得拖欠工资。第三十三条则明确规定了工资的支付期限,根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协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约定支付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当地的支付习惯,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二级标题:劳动合同法

内容详细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用工单位应当明确约定工资标准、支付方式和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劳动者工资,并提供相应的支付凭证。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并有权追索拖欠的工资。

二级标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内容详细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三条规定,劳动者主张支付劳动报酬的,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为调解劳动争议的裁决。如果劳动争议未能通过调解解决,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级标题:刑法

内容详细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结论:

根据以上法律依据,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通过劳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用人单位若拒不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