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人(取保候审的人会在哪些方面被监视)

取保候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司法机关拘留、逮捕之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经过取保候审程序将其暂时释放的一种便于司法机关侦查的方式。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保障。

一、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司法机关在认为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羁押的情况下,可以决定对其进行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限一般为三个月,但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和需要延长的理由,可以适当延长至六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遵守规定的行为规范,不能再次犯罪,否则将被撤销取保候审的资格。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

1. 适用范围广泛。取保候审适用于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但有必要侦查的情况。对于轻微犯罪或初次犯罪的人员,一般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2. 防止再次犯罪。取保候审人员需具备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履行起诉义务的能力,确保其不会再次犯罪,逃避司法追究。

3. 不发生社会危害。取保候审人员不得从事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不得难以遵守行为规范,保证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安全。

三、取保候审的程序

1. 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律师或家属申请取保候审,也可以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提出建议。

2. 审查取保候审申请。司法机关根据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履行起诉权意愿等因素,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

3. 签署取保候审协议。如果取保候审申请获得批准,犯罪嫌疑人需与司法机关签署取保候审协议,并按照协议规定的行为规范进行。

4.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定期到司法机关报到,配合侦查工作,不得离开指定的居住地和活动范围。

5. 审查撤销。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犯罪,或者不遵守协议规定的行为规范,司法机关可以撤销其取保候审的资格。

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公平,有效减轻了被羁押人员和家属的压力,也为侦查机关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然而,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