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和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常见的两种保释方式。虽然两者都是指被告在审判过程中暂时获得自由,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一、保释和取保候审的定义
保释是指法院对被告在审判期间或判决不发生法律效力前暂时获得自由的一种保释方式。被告人可以通过缴纳一定的保释金、提供担保人或者定期报到等方式,获得保释的权利。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强制措施决定后,决定将其交由社会保证人或者提供人身担保,由社会保证人或者提供人身担保人联保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保释和取保候审的申请程序
保释一般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人或其辩护人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准予保释。被告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并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法院会裁定准予保释。
取保候审则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将其交由社会保证人或者提供人身担保人联保。被告人家属或其它社会关系人需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供担保人身份证明、担保金等相关材料。
三、保释和取保候审的准许条件
保释的准许条件包括:被告人有固定住所或者其他确实的居留地;能够提供担保人;不逃避法律追究的嫌疑;不对证据进行破坏等。
取保候审的准许条件包括:有固定居所或者住所;能够提供担保人明确身份等;不逃避对缉捕人的执行;确保到案接受审判,不对其它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危害。
四、保释和取保候审的监管方式
保释期间,被释放的人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定期报到,并接受法院的监督和控制。未到达指定地点报到、逃逸等行为可能会导致保释被撤销,被告人重新被拘留。
取保候审期间,被监察人需要按期向批准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报到,并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违反报到制度、犯罪行为等都会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被告人重新被拘留。
综上所述,保释和取保候审在定义、程序、准许条件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对于被告人来说,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释方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