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有哪些?)

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

简介:

专利是为了保护发明人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而设立的一种法律制度,但并非所有的发明都能被授予专利权。本文将介绍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及其原因。

一、不具备专利保护的发明

1. 抽象思维过程:专利权只保护具体的实物产品或方法,而不保护纯粹的抽象思维过程,例如数学公式、思维模型等。

2. 自然现象发现:对于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自然现象的发现,不属于可取得专利权的范围。因为自然现象无法被人为创造,既不能为其付出劳动和经济成本,也无法控制其使用和利用。

3. 以及未经实际应用的纯理论学说、理念和科学发现。

二、已属于公共领域的发明

1. 公开发表:任何在发明申请前已在公开场合或专利文件中公开披露的发明,都不再具备专利保护的资格。

2. 公知技术:指对于某个领域内的普通专业人士而言,已经被公认为属于该领域常识或基础知识的技术。

3. 先付流程优选:发明人公布了其发明的详细信息,并自愿放弃申请专利权的权力,使该发明成为公共知识。

三、道德或公共利益考虑

1. 不道德或违法行为:如伪造数据、抄袭他人成果等,都将被认定为不道德行为,不符合授予专利权的要求。

2. 公共利益:某些发明可能会对公众生活、健康或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综上所述,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主要包括不具备专利保护的发明、已属于公共领域的发明以及道德或公共利益考虑。对于这些情形,虽然无法获得专利保护,但仍可通过其他方式来保护和利用创新成果。因而,发明人应在选择专利保护前慎重考虑以上情形及其对自身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