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法律规定的有效实效)

劳动仲裁法律规定

简介: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通过仲裁机构进行争议解决的一种方式。劳动仲裁法律规定了劳动争议应当如何进行仲裁,并对仲裁的程序和结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1. 仲裁机构的设立和资格

1.1 为了保证公正、公平和高效的仲裁程序,劳动仲裁法规定了仲裁机构的设立和资格要求。

1.2 仲裁机构应当经过批准或者备案,并具备一定的仲裁经验和专业水平。

1.3 仲裁机构应当公开透明地运行,并接受社会监督。

2. 劳动争议的提交和受理

2.1 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解决。

2.2 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符合法定条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并缴纳仲裁费用。

2.3 仲裁机构应当在接到劳动争议申请后及时进行受理,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3. 仲裁程序的进行

3.1 仲裁程序应当公正、公平、迅速和经济。

3.2 仲裁庭应当依法组成,由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仲裁经验的仲裁员组成。

3.3 仲裁庭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审查证据,并进行合法的调查。

3.4 仲裁庭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

4. 仲裁裁决的执行

4.1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

4.2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诉讼期间仍应履行仲裁裁决。

4.3 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不予确认的,应当依法撤销或变更。

总结:

劳动仲裁法律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和结果,保障了劳动争议的公正解决。当事人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解决,仲裁庭将依法组成并进行公正审理。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如有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法律规定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