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刑事拘留37天后不放人怎么办)

不能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

简介: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措施,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在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后,不必羁押,在取保期间履行取保的义务。但并不是所有犯罪嫌疑人都能享受取保候审的待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一些不能取保候审的条件。下面将详细说明不能取保候审的条件。

一级标题:身份不明或无固定常住地

内容详细说明:

犯罪嫌疑人如身份不明或无固定常住地,即不具备明确的身份证明或无住所地址等有效信息,司法机关无法判断其是否能够履行取保的义务,因此一般情况下会不予取保候审。

二级标题: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

内容详细说明: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例如涉及严重暴力犯罪、恐怖主义等,司法机关会认为该嫌疑人不适合取保候审。这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和公共利益,避免可能带来的不可预见风险。

二级标题:存在串供或销毁证据的嫌疑

内容详细说明:

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串供或销毁证据的嫌疑,司法机关会担心在取保候审期间,该嫌疑人可能会继续进行相关的违法行为,干扰案件的正常调查和审判程序。为了保障确实的证据能够被保全和使用,这类嫌疑人一般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二级标题:犯罪嫌疑人有重大潜逃风险

内容详细说明: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重大潜逃风险,例如对于具备外国国籍或有外国籍居留权的嫌疑人、前科累积较多的跨国犯罪嫌疑人等,司法机关一般不会选择取保候审。这是为了避免犯罪嫌疑人逃离司法追究,使其逍遥法外,影响法律的公正及国家安全。

结论:

不能取保候审的条件主要包括身份不明或无固定常住地、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存在串供或销毁证据嫌疑以及有重大潜逃风险等。这些条件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和公共秩序,保障正义的实现,同时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确保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