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不得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简介:

不得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涉嫌犯罪的人员在经过审查后,不能因为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财产或者其他身份等原因而被取保候审的情形。这种情况下,该人员将被拘留在看守所等地,待法院判决前不得获释。

一、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情形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犯罪行为的性质特别严重,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不得取保候审。比如恐怖主义犯罪、重大黑恶势力犯罪、贩卖毒品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危害性和破坏力。

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引起的后果通常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涉嫌恐怖主义犯罪的人员一旦被拘留或逮捕,就不得取保候审。

二、可能破坏证据的犯罪情形

在某些情况下,被告人可能会通过破坏、篡改、销毁证据等手段来掩盖犯罪事实。例如,贩卖毒品的人员往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跨地区性,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掩盖犯罪证据,使侦查人员无法获取准确的证据。

对于这类可能破坏证据的犯罪情形,法院通常会采取不得取保候审的措施,以确保后续的侦查工作可以得到顺利进行,从而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三、存在逃亡风险的犯罪情形

在一些严重的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可能具有一定的逃亡能力和资源,存在较大的逃亡风险。例如,贪污犯罪、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情况下,涉案人员可能通过改变身份、流窜藏匿等方式逃避司法追究。

为了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防止被告人逃避法律的追究,法院将在有逃亡风险的情况下不得取保候审,以确保案件可以得到公正的审判。

结论

不得取保候审是为了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和法治的需要,对于一些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有逃亡风险以及可能破坏证据的情形,法院将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案件能够进行侦查和审判,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正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