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法律规定条文(民间借贷法律若干规定)

【民间借贷法律规定条文】

简介: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进行的非银行机构借贷活动。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条文。

一、最大借款额限制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活动的最大借款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个人最大借款额应不超过其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三倍;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根据其经济实力和信用状况,合理确定最大借款额度。

二、借贷利率规定

民间借贷的利率应当合理,且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借贷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利率,但不得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百分之八十。

三、借贷合同的签订

民间借贷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借贷合同,并明确借贷的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合同应当由双方自愿签订,且不得含有违法违规条款。双方应当保留合同的副本作为凭证。

四、逾期还款处理

借款方逾期未偿还借款的,出借方可以向借款方发送催收通知书,要求其尽快偿还。逾期还款超过三个月且欠款数额较大的,出借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借款方偿还借款本息。

五、民间借贷纠纷解决方式

民间借贷纠纷首先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双方可以选择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双方也可以在借贷合同中约定选址仲裁或诉讼的地点。

六、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

民间借贷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文件。一旦借贷双方签订合同并达成一致意见,各自按照合同条款履行义务,借贷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结语:

民间借贷在我国具有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纠纷。依据以上法律规定,可以有效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提升民间借贷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同时,借款方和出借方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应当仔细阅读借贷合同,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