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

简介:

离婚是夫妻关系的终止,而财产分割是离婚后必不可少的程序。在离婚时,夫妻双方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公平合理的财产分割。本文将详细介绍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

一、婚姻法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夫妻在共同生活期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夫妻双方有权分享共同财产的利益,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财产分割。

二、财产分类

离婚时,夫妻的财产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两种类型。个人财产是指离婚前夫妻各自独立享有的财产,包括婚前已有的财产、继承的财产等;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所得的财产,包括共同购买的房产、存款、股票等。

三、财产分割原则

在财产分割过程中,法律规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1. 平等原则:离婚后,夫妻双方在财产分割中应当平等分享共同财产的利益,不得因性别、年龄等因素造成不公平现象。

2. 保障原则:对于某一方经济条件较为薄弱的情况,法律要求在财产分割时予以妥善保障,确保其合理权益。

3. 公正原则:财产分割应当公正合理,不得侵害一方的合法权益。

四、分割方式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可以通过协议达成或者依法判决。夫妻双方可以自愿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在协议中约定各自分得的财产,亦可以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

五、分割范围

财产分割的范围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首先要确认共同财产的范围,明确各自的共同财产比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割。个人财产一般不参与分割,但在特殊情况下,法院也会根据需要对个人财产进行适当调整。

六、财产分割争议解决

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如果夫妻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协议,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将会与双方对争议进行协调解决;如果无法调解成功,双方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

总结: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离婚时应当遵循平等、保障、公正的原则,合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并合法保护个人财产的权益。当财产分割存在争议时,可以通过调解或诉讼的方式解决。